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驾驶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证员 地图 专题内容 考试资讯
 3773考试网 - 公务员考试 - 国家公务员考试 - 试题辅导 - 正文
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答案:民意调查

来源:2exam.com 2012-12-4 10:35:10

当前,确保社会正常运转、应对社会矛盾凸显期挑战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,需要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、民主的方式、服务的方式,建立方式多样、规范有序、畅通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,让群众能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,并且尽可能通过平等的对话、沟通、协商、协调来解决社会问题,化解社会矛盾

  我国民意调查机构的兴起,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。当前,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,群众利益诉求、意见表达及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特征,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。因此,政府需要倾听民众呼声,了解民意,同时民众也希望获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表达权、监督权。

  群体性事件及个体极端行为时有发生,这是社会矛盾爆发的主要体现,而预警机制的缺失又往往使这些矛盾处于失控状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社情民意调查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,显得十分迫切而又必要。

  民意调查的出现,是时代发展的要求,顺应了科学发展和注重民生的需要

 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首先,收集民意可增强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操作性;其次,收集充分的民意可以看到民意的未来走向,以便于政府可以尽快作出政策调整,包括建立预警体系;再次,收集民意可多角度保证政策的合理性。”

  一方面是民众不满足仅靠媒体、人民代表表达诉求,还希望继续拓宽诉求渠道。一方面是政府开明了,愿意听到民意民声,使决策有更多民意基础。这两方面力量结合,推动了民意调查的产生。”

  过去很多事情,政府只需要告诉民众一个结果,或怎么执行政策。但是目前,民众对于知情权的要求大大提高,互联网加速了与政府有关的信息传播的速度,对政府的政务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”

  政府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倾听民意的时代。

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强调,“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,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。”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,“完善深入了解民情,充分反映民意,广泛集中民智,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。”

  “民意调查的出现,是时代发展。

  民意是决策的基础、发展的向导,在决策和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。

  民意的表现具有以下特点:

  第一、舆论性。民意首先表现在大众舆论上,社会治理者要善于发现大众舆论中的民意;

  第二、要求性。民意一般表现在具体要求的事物上,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要求性;

  第三、感情性。民意在态度的情感、行为层面首先表现出来,态度的思想成分往往滞后于其感情和行为成分;

  第四、倾向性。民意爆发的时候往往具有鲜明的倾向性,赞成什么,反对什么,目标明确,毫不含糊;

  第五、行动性,以行动为取向的民意有时表现为群体性事件;

  第六、影响性。民意事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性,必须高度关注,及时、妥善解决。

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干露露母女撒野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及答案(7)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及答案(6)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预测试题(二)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预测试题(三)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预测试题(四)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预测试题(五)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预测试题(六)
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思路点拨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领导会议引用错误数据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领导怎样正确对待前任领导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加强传统国学经典教育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领导交代的工作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一部分干部积极性不高
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模拟题公园免费开放的问题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}
 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    最新文章
    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闽ICP备06019773号